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品牌攻略-->详细内容
“营销时代”报纸如何树立品牌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11-13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随着我国报纸数量和品种的激增,受众选择报纸的自主性越来越高,报纸的销售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。面对买方市场,我国报业已不可避免地进入“营销时代”。今天,摆在众多报纸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传播市场上抢滩占位、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。这对于惯于将自身定位于传声筒角色的报纸而言,的确是一次巨大的挑战。
进入“营销时代”的报纸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宣传工具,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,需要去占领市场,去谋取利润,需要细分市场准确定位,需要按照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设计和制作,需要树立品牌来增强号召力与吸引力,需要不断宣传加强自身的美誉度和读者的忠诚度……其中的核心便是品牌的建立。
品牌往往与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。在报纸经营中,品牌的号召力与破坏力依然在延续。同样是体育报纸,为什么《体坛周报》能发行120万份,同样是周末报纸,《南方周末》销量能达到130万份?同样是晚报,《扬子晚报》能达到158万?……品牌号召力使然。当然,品牌并不是绝对的,如同一百个观众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,每个读者心中都会有自己认同的品牌,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综合报纸,有人买《广州日报》,而有的人则会买《深圳特区报》的道理。
报纸品牌的建立和普通商品一样,也需要按照四方面的要素,也就是四个P(Product、Place、Price、Promotion)来进行。
1.提高报纸自身品质(Product)
报纸的品质包括新闻内容的质量,版面的编排技巧,图片的处理方式,印刷质量,服务质量等,其中以新闻内容质量最为重要,这是读者选择报纸时最重要的因素。除了这些读者能够看见的报纸品质外,报纸还潜藏着一种无形的品质,表现在是否具备党性原则,是否具备平民意识,是否具备人文关怀,是否具有正义良知……这种宏观的层面的报纸品质,也可以说是报纸的品味。《南方周末》正是凭借着这些品质,使它在群报林立的报摊中显得卓尔不群,也使它的品牌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感召力。
日本《读卖新闻》的发行量虽然达到1000多万份,但是过于大众化,品位不高。因此广告收入不很理想,而《朝日新闻》标榜其独立性,评论专栏“天声人语”、“社说”一直较有特色,颇得中产阶级以上的读者的偏爱,广告收入是《读卖新闻》的10倍。可见一张高品质的报纸,不可能每一版每一篇文章都能受到读者欢迎,因此报纸品牌的建立基于某种独特销售主张(USP)或者某种“卖点”而树立的。
有一批有口皆碑的名编辑、名记者编写的独家新闻或新闻版面,更容易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,品牌也就容易建立,如果再有几个名牌专栏,更是一种显眼有力的识别标志。报纸是由人生产出来的,因而它的品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编辑方针的改变、印刷设备的更新,名记者、名编辑的加盟往往能极大提升报纸的品质。
2.畅通发行渠道(Place)
如果一个产品有很好的质量,却很难买到,自然就无法占领市场,也就不可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。
《南方日报》自1949年创刊后一直由邮局代发,随着报业竞争激烈,邮发的缺点就暴露无遗。一是发行时效太差,与自办发行的报纸相比,开印时间大致相当,但《南方日报》在广州市区一般要晚三四小时上市,在其他地区则更慢。时效是报纸的生命,发行时效差,大大降低了整张报纸的价值和对读者的吸引力。二是发行覆盖面不科学,许多人无法买到。发行渠道不畅使《南方日报》曾一度濒临沦落为二流报纸的边缘。1998年,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,《南方日报》改为自办发行,发行量迅速从81万份增加到85万份,不仅时效性增强了,发行分布范围也合理了,也带动了《南方周末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等子报的迅速扩张。发行渠道的改革不仅突出《南方日报》党报的“旗舰”地位,也使“南方”系列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。
1986年元旦创刊的《扬子晚报》从1987年开始,便实行自办发行,每年发行量都以5万到10万份的速度增长,1995年日发行量突破100万大关,1997年日发行量突破118万份,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40万份,成为南京报业市场中发行量最大也最稳定的报纸品牌。《南京日报》下属的《金陵晚报》曾试图向《扬子晚报》叫板,然而很快就败下阵来,发行与广告一直不佳,根本无法撼动《扬子晚报》的霸主地位。在1999年南京报业市场爆发的价格大战中,《扬子晚报》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,发行量受到的冲击也很小。可见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树立,《扬子晚报》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。
3.制定合理价格(Price)
报纸的价格并不是成本的真实反映。报纸的售价除了人力、设备上的成本根本就忽略不计外,甚至还抵不上纸张的成本,报纸更多的是依靠所提供的广告承载空间而谋取利润的。所以说,在某种程度上说,报纸价格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收费。
报纸的定价不仅要与报纸的品质相匹配,而且还要根据自身在同类报纸市场所占份额而定。《南方周末》和《体坛周报》每份售价达1.5元人民币,在同类报纸中的可以说是属于高价位的,但是两报销量仍然很好。除了按质论价外,两报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也是价格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。
再以几乎同时起步的《中国经营报》和《投资导报》为例。几年的发展,两报的处境可以说是两级分化,《中国经营报》影响越来越大,成为经济类报纸中的头号品牌,而《投资导报》则因发行量长期上不去,落到举步维艰的地步。个中原因除了报纸品质和两报定位外,两报定价也是重要原因,《中国经营报》的售价是每份1元人民币,而《投资导报》每份则高达2元。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是人的共性。
对于新兴报纸而言,低价位是迅速进入并占领市场的一件很有效的武器。在南京市场,报价1角的《现代快报》发行量飙升速度更快,从其前身《现代经济报》最高两万多份的发行量上升到如今的30多万份。广告也跟着上来,《现代快报》每日的广告量都在报纸全部版面的一半以上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9年元旦创刊的《经济早报》,它不知深浅地以6角一份推出,在市场有《扬子晚报》5角一份的参照系下,根本无法打开消费者的口袋,后来降为4角,仍然难以形成气候。
低价的确很快能打入市场,但是低价同时也会有副作用,容易使读者产生产品质量低劣的印象,从而降低品牌的附加值。在报纸品牌树立后,需要加强报纸的品质来维护新树立的品牌。在南京,新兴报纸认识到,无论价格如何,只要具备了“好看”的基本要素后才有资格进入市场竞争,它们在靠低价打开市场的同时,也无一例外地在报纸质量上下功夫,各出奇招,张扬自己的个性。价格只有与品质互动方能促进报纸品牌树立,反之则事倍功半。
4.加大宣传促销力度(Promotion)
促销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重要一环。在报业已经相当发达的法国,各大报纸为了留住老读者,赢得新读者,在继续奉行以刊物内容取胜的指导方针下,纷纷展开促销竞争,被称为“附加产品”的促销赠品如录像带、CD、光盘等潮水般涌进报刊零售亭走进千家万户。
进入9月份以来,一向比较平静的深圳报业市场渐起硝烟。深圳报业老大《深圳特区报》的“乘报业旗舰,览天下文章”的广告随着公汽在市内到处传播,‘外来妹’《广州日报》的广告“比太阳更早,比往年更好”的各公共汽车站台随处可见,而《深圳商报》的“商报晚报,一元一套”的红色条幅也四处悬挂,《深圳法制报》的“一报在手,一生好走”也到处招摇。各报也纷纷举起打折大旗,早订多打折并按订阅时间早晚依次按六、七、八、九折来进行促销。
做得最好的当属深圳商报社推出的“商报晚报,一元一套”的捆绑促销策略,这意味着《深圳晚报》是完全免费赠阅。两个月来,《深圳商报》的促销效果立竿见影,据商报自称,《深圳商报》已经成为深圳订阅量最大的报纸。长期以来,《深圳商报》始终屈居《深圳特区报》之下,是名副其实的深圳报纸第二品牌。看来《深圳商报》想借此机成为深圳报纸第一品牌的勃勃雄心已昭然若揭。
《深圳商报》的作法源于《金陵晚报》的成功经验。1999年底《南京日报》推出买一送一,即买《南京日报》送《金陵晚报》,单订2000年《金陵晚报》则等于免费,144元订报费可全额返还同等数额的实物,其中有牛奶、化妆品、服装、就餐券、娱乐券等等三十多种返还实物。这种看似“大放血”的促销手段的确使《金陵晚报》发行量大增,使《金陵晚报》成为晚报市场继《扬子晚报》之后的第二品牌。
当然,报纸树立品牌的四个元素,是相辅相成的。只有把品牌策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,才可能使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不败之地。